http://www.nhinb.gov.tw/chinese/20_cue/02_detail.asp?pid=140&xlv=3

什麼是DRG?「全民健康保險住院診斷關聯群」
DRGS係以住院病患之診斷、手術或處置、年齡、性別、有無合併或併發症及出院狀況等條件,同時考量醫療資源使用之情形,將全院病患分為數百個不同群組,並事前訂定給付權重,除特殊個案外,原則上同一群組個案採相同支付權重。

以肺炎病患為例,在DRG分類系統中,依照年齡、有無合併症或併發症,分為4組,支付點數從1萬4千到4萬3千元不等。此外,對於臨床上疾病嚴重度較高的個案,醫院提供服務的實際醫療服務點數高於上限臨界點時,健保除支付每個DRG定額外,尚支付高於上限臨界點之部分的八成之醫療點數。

 


 

 

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menu=1&menu_id=&webdata_ID=2081

問:什麼時候開始實施DRGs支付制度?如何實施?
答:健保局預定自97年1月1日實施DRGs支付制度,考量新制度對醫院的醫療模式及行政管理等整體運作影響較大,所以分階段4年導入,也就是說97年只有部分群組用DRGs,其他群組仍採現行論量計酬,逐年增加DRGs實施的範圍,等到民國100年時,就全面採用DRGs支付制度。

 

 


 

更新日期:2010/04/05 18:11 
(中央社記者陳麗婷台北5 日電)醫院指健保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實施後,急重症多收多賠。健保局今天說,雖有醫院反映賠錢,但整體而言給付仍足夠,整體住院天數下降4%,醫療品質、效率相對提升。

健保局自今年初實施DRGs同病同酬包裹式給付,在住院疾病分類1017項中,先實施 155項。不過,近來有醫院抱怨收治不少急重症病患,包裹式給付讓醫院成本根本不夠。

健保局醫務管理組組長蔡淑鈴表示,目前沒有收到民眾反映被醫院拒收,或不願意治療等狀況,但確實有醫院向健保局反映給付不足,治療成本增加。

不過,蔡淑鈴說,醫院收治病人,一定有些病況比較簡單,有些複雜。若收治的病患剛好病情很單純,醫院所花的成本就會比較低,給付一定足夠。但醫院通常不會說,哪個疾病健保局給付太多了,一定都是抱怨給付不夠的部分。

蔡淑鈴表示,目前現有的統計資料,只有今年1 月份。分析資料顯示,在155項實施 DRGs的項目中,健保局給付還算合理,醫院平均花費的費用,都不超過健保局給付的定額範圍內。

另外,資料也發現,實施1 個月以來,全台整體醫院住院天數下降4%,且醫療費用消耗遠比過去少,顯示醫療品質及效率都有提升。

不過,蔡淑鈴說,1 個月資料無法看全貌,健保局先前就有說過實施半年後會做整體檢討,到時可以更清楚看出實施DRGs的整體狀況。

 


http://news.pchome.com.tw/living/bcc/20100828/index-12829455558012221009.html


DRGs平均住院天數降 但急診、再住院率增  2010-08-28 05:45:55 中廣 陳奕華
 
 
健保住院給付新制實施滿半年,健保局今天提出監視報告,統計資料顯示,平均住院天數下降,從4.41下降到4.18天,一天約可空出286張床,但是患者出院後,三天內再急診率卻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七,14天內再住院率也有增加。


健保局今年一月開始,實行155項住院診斷關聯群(DRGs)同病同酬給付制,新措施上路滿半年,健保局監控報告顯示,一到六月住院天數減少零點二三天,算一算,一天可以空出286張病床,不過患者出院三天內再急診率卻增加了百分之七、14天內再住院率也比同期多出一成三,是否因為給付改變,省了健保支出,卻影響病患就醫,健保局指出,已經調出資料,進行了解。


健保局醫管處處長蔡淑鈴說:「所以我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這裡頭,我們把一季跟兩季的病人都去做歸戶,住院病人去做歸戶,看看是不是趕走了他再去住第二次、第三次,在同一家或不同醫院,進進出出,這個都是看起來顯有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約有一千多名患者,短時間內動了相同手術,像是有患者一個月內重複進行髖關節置換、攝護腺切除等,或是有人甚至在同一家醫院動兩次刀,針對異常醫療案件,健保局表示將加強審查,促使醫院改善,不過強調在總申報22萬件醫療案件中,這些情況只占了非常少數,整體看來,醫療效率仍有提升,也沒有不當轉院情形。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ul/31/today-life2.htm

「DRGs會要了病患的命」醫界反彈

DRGs實施後對民眾的優缺點
中央健保局將於九月一日實施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改變過去住院實用實銷的論量計酬的模式,改成同一類疾病只給付一種價格。(記者朱沛雄攝)
DRGs與現行支付比較表
DRGs Q&A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對於DRGs的實施,醫界反彈聲連連,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吳德朗表示,DRGs實施後,醫學中心平均少了一成的收入,由於DRGs只給一個「包裹」給付,醫院被迫要把病患在健保局規定的天數內治療好,導致有多重器官疾病的病患要不斷出院、入院診治,才能真正康復。

9月發起千人串聯 遊行抗議

吳德朗說:「DRGs會要了病患的命,醫界將在九月串聯千人上街遊行,以示抗議。」另外,地區醫院也表示,DRGs對地區醫院的資源分配不公,將在八月中旬動員包圍健保局。

重症病患恐淪人球 須有配套

吳德朗進一步指出,醫界並不是反對DRGs,但希望要有更好的配套,國外實施DRGs是在已做好長期照護及出院的短期照護,但這些照護制度在台灣都還沒有準備好,以致台灣病患一定要吃掉大半的住院醫療支出。

再者DRGs制度的實施,會擠壓到重症病患的醫療給付,屆時重症及病情較複雜的病患,恐會在醫院之間形成人球。

民間健保監督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目前的健保的支付主要以論量計酬,導致醫療浪費、藥費及總額不斷的成長,但病患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醫療照護,DRGs可以鼓勵醫院給予病患最好的治療,讓病患在合理的天數內康復出院。

滕西華表示,DRGs要做得好,必須要有配套,尤其在各年齡層及診斷疾病的「細分類」上,要做好分項,才能發揮DRGs的效果,避免民眾的住院就醫權益受到損害。

出院判定標準 應上網供參考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簡稱醫改會)專員黃經祥憂心指出,DRGs的實施可能造成手術風險較高、手術後併發症較多且複雜的重症病患,在醫院的醫療成本考量之下,遭到醫院拒收,同時也會刺激醫院減少非必要檢查或服務,以獲取較多利益,勢必降低醫療品質。

黃經祥建議健保局應將出院判定標準上網供民眾參考,並全面公開品質監測指標,讓民眾知道DRGs包含了哪些醫療處置,不致讓醫療院所變相向民眾多收取自費、差額負擔,避免醫院任意縮短病患住院天數,使病患未治療完全就掛著鼻管、尿管、呼吸管就出院,或是疾病比較複雜的病患,被醫院以沒有病床為由拒收,成為人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