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財務自由 (1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都為了追求自由而奮門,追求自由的過程中,除了心靈的自由,更重要的是財務上的自由。因為金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但除非祖上積德,我們生下來就含著金湯匙出生,不需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打拚,大多數的人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與奮門,才能最終獲得自由的人生。

  我們都知道,唯有存錢存到心痛的程度,才能照亮我們的未來,但是我們不一定都做得到。但我們總是會有原因,會有理由,會有藉口,存不住錢,多花一點,永遠是人性與理性的衝突。人生只有選擇,沒有對錯,選擇的路是好是壞都自己承受,但自己的人生想要自己掌握,就必需有足夠的存款,多一份資產就是多一份對明天的掌控。你不想被老闆掌控,你不想被父母掌控,你不想被銀行掌控,必要的前題是你有足夠的存款,才能有錢當大爺,否則總是錢沒尊嚴。


  要時間自由得先時間自律;要人生自由得先人生自律;要財務自由得先財務自律,沒有例外。所以我們要靠有效的方法協助我們對抗人性,拒絕笨支出,為我們的人生重新找回發球權。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拿鐵因子1  

latte factor 拿鐵因子,是知名理財作家大衛.巴哈David Bach提出的概念,這個意思是每天不經意的小支出會造成日後龐大的財務損失,一天少喝一杯拿鐵,多存50元在年化報酬率10%的投資組合中,40年後能多了近千萬的退休金。想想這世界多少人有千萬的退休金?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我們的拿鐵因子,並將它轉化成合理的資產配置,對於提升我們整體財務的健康度有極大的幫助!

以下是網路上轉載的好文,直接闡明了拿鐵因子跟我們生活的關係

 


 

「錢的問題通常不在收入太少,而在開銷太多!」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面提到了理財地圖,當你找到自己的理財地圖之後呢?你就必需了解,錢從哪裡來!有一本很紅的書叫"富爸爸,窮爸爸",他裡頭提到了一個觀念,就是收入的來源,分成四個象限:

quadrant.gif


象限是E,employee,代表「雇員」;
象限是B,business owner,代表「企業所有人」;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金錢不是一切,但人生一切的基礎需要錢!你大可以安貧樂道;說錢這玩意銅臭味太重太俗氣;我不需要那麼多錢,夠用就好;或是想都不想這件事,反正船到橋頭自然直。但是不管怎麼樣,你吃飯要用錢,自來水要用錢,電要用錢,父母的醫藥費要用錢,小孩的教育費要用錢,安身立命的房子,也要錢。現在,就是你開始認真思考錢與你之間的關係的時刻!

  我們生活的世界中,並不是只有物質世界,還有精神世界,錢只能提升物質世界的品質,但是不一定能同時提升你精神世界的品質,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有錢人他們並不快樂,因為他們的物質生活滿足了,但是精神生活卻不能跟上進度,造成了有錢卻不快樂的人生。很顯然的,富足人生所追求的是物質上與精神上都能滿足的人生,因為對大部份的人而言,物質生活會很大的程度影響到精神生活。試想中國人俗話常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不是沒有道理。當你家人生病卻沒有錢看醫生時,當你租的房子要漲房租而你繳不起被房東趕的時候,很難會有快樂的人生。所以富足人生的首要目的不是買樓炒股賺大錢,也不是東省西省存小錢,而是先停下來想一想,跟內心真正的自己對話,搞清楚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你過什麼樣的生活會最快樂。有些人喜歡出國旅行,但有些人卻覺得出國旅行非常的累,還是家裡附近玩一玩就好。有些人喜歡挑戰高壓力高收入的工作,有些人卻只要安安穩穩平平淡淡跟自己心愛的人過每一天的生活。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喜好,就會有不同的物質需求,同樣的會有不同的精神需求,一樣120元的拿鐵咖啡對有些人來說是每天必需品,對有些人來說卻是貴到離譜,一樣的價錢,一樣的產品,會產生不一樣的價值。如果你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你的物質需求跟精神層面平衡點到底在哪,即使你今天中樂透,你也會在五年後一貧如洗。

  所以在還沒釐清你的財富地圖前,先不要急著買股票,在巿場裡殺進殺出,也不要急著買基金,以為定時定額就能夠發財,錢來的快就去的快,easy money easy go!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談理財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財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如果搞不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談再多的理財,也會如鬼打牆般的迷失方向。


  有人說所謂的大作是人人聽過、但沒人看過,Adam Smith的國富論就是所謂的大作,但是他在裡面提到的觀念給了我很好的啟發。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商品"及"勞務”,這樣講可能很多人搞不清個所以然來,簡單的講,就是巿面上你花錢能買到所有產品及服務,真正有價值的不是錢,而是那些產品以及人們或企業所提供的服務。錢(貨幣)只是產品與服務交換的媒介。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e than 800 students fill the lecture hall for Tal Ben-Shahar's 'Positive Psychology' at Harvard this semester.

 出人意料,哈佛最受歡迎的選修課是「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了王牌課《經濟學導論》。教這門課的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名叫泰勒‧本‧沙哈爾(TalBen-Shahar,Ph.D.),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在一周兩次的「幸福課」上,本‧沙哈爾沒有大講特講怎麼成功,而是深入淺出地教他的學生,如何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

  本‧沙哈爾自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積極心理學課時,只有8個學生報名,其中,還有2人中途退課。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學生。到了第三次,當學生數目達到850人時,上課更多的是讓我感到緊張和不安。特別是當學生的家長、爺爺奶奶和那些媒體的朋友們,開始出現在我課堂上的時候。」

  本‧沙哈爾成了「哈佛紅人」。校刊和《波士頓環球報》等多家媒體,報導了積極心理學課在哈佛火爆的情景。「幸福課」為何會在哈佛大受歡迎?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一生,一定有收入,也有支出。人不是在賺錢,就是在花錢。


花錢不是罪過,但花的錢如果會排擠到你人生其它的財務目標時,就不應該了。好比如說,今年暑假利用時間跟女朋友去荅里島渡個假,兩個人總共花了五萬元這五萬元消費掉,就會從你的生命中消失,但是如果這五萬元存下來,拿去投資S&P500指數型基金,以過去的歷史值估算(1965~2009),平均每年有將近9%的報酬率,這筆錢在45年後會成長54倍,這五萬元會成長到270萬元,假設你現在是25歲,45年後你70歲,如果70歲的你多了一筆270萬的健康準備金,用來照顧年老自己的健康,是不是很好?你多一份支出,就注定少一份儲蓄或投資。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研究組織激勵時應用得最廣泛的理論。


分隔線的下面是維基百科的參照,如果關於馬斯洛需求理論不清楚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的說明。

馬斯洛需求理論是組織激勵時常用的理論,那跟理財有什麼關係呢?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德魯.卡內基成功的因素


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生於一八三五年,卒於一九一九年,他原來不懂鋼鐵,卻能以卓越的經營才幹,在十年之內陸續創辦了火車頭製造廠、鐵軌廠等,成為世界知名的"鋼鐵大王"。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洛克菲勒十大名言:


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我靠策劃運氣發達。


要讓金錢當我的奴隸,而不能讓我當金錢的奴隸。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
 

富足人生:要錢還是要命 


請先自問下面幾個問題︰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