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終身醫療保險到底保不保險?

在巿場上常常可以看到保險業務或是理財專員推薦客戶終身醫療保險,像是"年繳保費一萬三千元,繳廿年就期滿,再也不用繳錢了,而且終身都有醫療保障,你還沒買嗎?趕快規劃一張吧!"

也常常有人在爭論終身醫療好,還是定期醫療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似乎每方每派都有他的道理存在。

今天我要說的,不是終身醫療好還是定期醫療好,也不是來推薦巿場上好的終身醫療產品,今天要聊的是終身醫療保險到底保不保險?

我們知道任何的理財決策,都有不同的觀點,任何事情皆是一體兩面的,同樣的,投保終身醫療也不例外。誠然,投保終身醫療你會擁有終身的醫療保障,但是難到就沒有該注意的事項嗎?其實還是有的,只是你的保險業務或是理財專員並不會花那麼多時間跟你說明,因為說了一堆可能降低你購買的理由,無疑是浪費時間賺不到錢,大家交情再好,也還是要賺錢吃飯,我頂多就不賣你終身醫療就算了,幹什麼還花時間為你解釋終身醫療的缺點呢?甚至無知的業務跟本沒想過終身醫療不是萬靈丹,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還好今天你我有緣,可以讓我的觀察走入你的視野,不妨就來參考看看我的觀點。

 


 

 

1.信用風險

任何理財決策,都有其不確定性在,投保終身醫療自不能例外,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信用風險。何謂信用風險?簡單的說,就是你買的終身醫療險的公司,倒了!你也許會說,我投保的公司很大,不會倒;或是我投保的公司那麼大,它如果倒了台灣也差不多了。讓我們看看過去的歷史,知名的企業霸菱銀行倒了,雷曼兄弟倒了,貝爾斯登倒了,這些公司的歷史與財力,都不會輸給你投保的保險公司。如果你在五年前跟我講不要投資AIG,他很可能會倒,投資萬泰銀行比較安全,我可能會覺得你想太多,不過現在看來,AIG的危險程度遠遠超過萬泰銀行,美國政府如果沒出手,AIG就已經宣告陣亡,而萬泰銀行還好好的。從金融海嘯後,你就別再相信有哪一家公司是永遠不會倒的神話吧。

你可能又會說保險公司如果倒了,會有人接手。有人接手是極有可能的事情,但是沒有人跟你說接手的公司不會將你的權益打折,你可以看看這兩篇文章:保險公司倒了政府會救嗎?保險公司倒店 每人最高賠300萬,看完之後你還會覺得有人接手是萬靈丹嗎?

終身醫療投保下去,假設你活到80歲,就代表保險公司在你80歲前都不能倒,不然你很可能血本無歸。要求一家公司50年都不倒,信用風險,確實不小。

 

2.流動性風險

所謂的流動性風險,簡單的說就是你買了這個終身醫療,買進來,你想變現時,你賣不出去。一般的終身醫療要有保險事故才能獲得現金(理賠),如果沒有保險事故,繳進去的錢全部卡死在裡面,你拿不出來。現在有些終身醫療有死亡給付,也就是要死了,繳進去的錢才拿的回來。這一筆現金流會卡死在裡頭。除非台灣保單賠現合法化,不然有死亡給付的終身醫療也無法讓你賣出獲得現金。當然你失去了現金的流動性,換來終身醫療保障,這個對價合不合算,有時候是個人價值觀的判斷,而非數據上的計算。但不可忽視的是流動性風險確實存在。

 

3.通貨膨脹風險

所謂的通貨膨脹風險指的是年年高漲的醫療費用,醫療費用是會水漲船高的,現在規劃住院日額2千元,等你70歲時,住院一天兩千是否足夠?如果依照2%的通貨膨脹,一日1600的病房費到了30年後會變成2898元,當初規劃住院一日兩千的終身醫療,就會不夠支付30年後的病房費用,就好像20年前買的醫療險日額600塊,現在怎麼會足夠?

 

4.新式醫療風險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會越來越發達,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療技術出現,但是舊的保單是不會針對新的醫療做給付,但是你錢已經卡死在裡頭了(流動性風險),這時再投保新的醫療險又要花一筆錢,不投保新的醫療險,又怕很多醫療項目沒有理賠造成保障的缺口。像是早期的終身防癌險,很多都沒有理賠化療,放療。但是現在的癌症險大多都有給付放化療(在此只針對新式醫療做舉例)。

 

5.醫療環境改變風險

五前年健保沒有施行DRGS制度,但是民國100年以後會全面施行DRGS制度,很明顯的一個影響就是住院天數下降。若是以終身醫療險給付日額的情況來看,住院天數的下降就代表理賠金的下降,如果得到的理賠變少了,當初規劃的保障是不是會因此失去原本該有的保障額度?再換一個角度來想,住院天數下降代表保險公司的理賠變少,理論上保費應該要跟著調降,但是很抱歉,目前還沒有聽說過終身醫療費用會因此而調降的。

 

6.機會成本

純保障的保險費是支出,支出越多就代表理財的錢越少,多一份支出,你就少一份儲蓄或是少一份投資,這再再的都會影響到你的人生,四十年前有投資巴菲特的人,理論上已經賺了4000倍,如果你的終身醫療的費用拿去投資,在四十年後肯定會成為一筆為數可觀的資金。


7.保障不足的風險

據我所知,業界目前仍然沒有終身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也就是說目前的終身醫療是日額給付型,而且大原則是有住院才有賠,沒住院就科科了。因為通常終身醫療的保費較高,買了終身醫療要再做其他保障的足額規劃,相對來說是困難的,此時就會出現資金的排擠效應,因為要終身,所以額度無法做到足額,常常會遇到保障額度不夠的情況。或許有人會說,有總比沒有好,這就好像是吃飯吃不飽只吃了一粒米,還跟我說總比一粒米都沒得吃來的好,一樣可笑。今天重點不是你有沒有米吃,而是你有沒有吃飽,吃飽才活的下去。再換個例子,冬天不穿大衣,只穿內衣,跟我說有穿內衣總比沒有好,問題是只穿內衣你一樣會凍死啊!保障也是一樣,不只是有沒有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夠不夠的問題,可是有買終身醫療的人常常會忽略了這件事。

 

上述七點是我所觀察到終身醫療所面臨的問題,當然不同的問題,不有同的解決方案,不可同一而論,但是在規劃醫療保險時不妨將上述幾點問題攤開來檢視,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如果有的話,何必死守著一種方法抱著不放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01Fan 的頭像
    01Fan

    幸福理財 - 理財詢諮請洽Email: myfanlife@gmail 或 LINE ID: 0935599761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