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局規畫 遭銀行局反對

銀行兼營保險 打回票

2010-10-05/經濟日報/B2/理財百科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最近匯市大幅波動,金管會提醒消費者,購買連結境外結構型商品的投資型保險商品前,應審慎評估風險。此外,為強化銀行保險業務管理,保險局規劃由銀行兼營保險業務案,已遭銀行局反對。

金管會保險局主祕陳開元表示,投資型保險商品可以連結的標的包括共同基金、金融債券、公司債及結構型商品等,其中境外結構型商品,因屬國外金融機構發行且採外幣計價(如新台幣保單連結澳幣計價結構型商品等),消費者應外幣計價可能產生的匯率風險。

市面上強調投資型保單連結境外結構型商品的「年報酬率」及「保本率」,是以保戶所繳保險費扣除保險契約約定各項費用後,轉換為結構型商品計價貨幣的投資本金為計算基礎,並非以所繳保險費幣別或金額為基準。

金管會指出,保戶要注意本身需承擔結構型商品提前贖回不保本風險、流動性風險及交割風險等多項風險,消費者應審慎評估風險後,再選擇適合的商品。

保險業如打算透過投資型保險連結境外結構型商品,結構型商品需經壽險公會審查通過,並依保險法令規定完成保單審查程序後才能銷售連結。

針對銀行保險業務規範問題,保險局官員表示,繼要求銀行銷售保險商品須設專櫃,以利消費者辨識,保險局也研擬由銀行設部門兼營保險業務。但銀行局對此仍持保留態度。


金管會初步點頭匯損準備金 列業主權益項下

2010-10-05/經濟日報/A3版/話題

【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壽險業者期待已久的「外匯損失準備金」有具體進展,金管會官員昨(4)日表示,初步同意業者的外匯損失準備金列在「業主權益」項下,如此可降低外匯波動對淨值的影響,減輕保險業者增資壓力。

但官員提醒,準備金放在「業主權益」項下,類似保留盈餘,恐讓業者面臨課稅問題,金管會近期將與財政部溝通,希望能免除這部分稅負。

保險業爭取提列外匯損失準備金取代實際避險已有多年,保險業者指出,「外匯損失準備金」的概念像水庫,平時以提列準備金的方式取代實際的外匯操作避險,不僅可省下大筆的避險費用,也可讓財報數字更平緩,不會因匯兌損益暴起暴跌。壽險業的國外投資部位相當大,因此受外匯波動的影響很深,只要新台幣升值,國外資產就會減損,壽險公司不僅當期損益表會受影響,資產負債表淨值也會縮水。


壽險業今年避險成本 300億起跳

海外投資部位多採100%避險 購買遠期外匯為主 成本約1個百分點

2010-10-05/經濟日報/A3/話題

【記者邱金蘭、李淑慧/台北報導】新台幣狂升迫使壽險業拉高避險部位,壽險業者昨(4)日表示,以避險成本約1個百分點來看,壽險業今年外匯避險費用至少300億元起跳。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的避險成本相較過去幾年還算比較少,過去曾有一年要花500億元的紀錄。避險成本對業者而言,是不可承受之重,今年前七月壽險業虧損199億元,如果能省下避險成本,獲利說不定可以轉為正數。

台灣金控董事長張秀蓮表示,新台幣升值對保險業影響最大,若能有外匯損失準備金制度,將能減輕成本。以台灣金控旗下台銀人壽為例,海外投資部位有六、七百億元,張秀蓮表示,今年前六月避險成本加上匯兌損失,合計就達八、九億元。

銀行公會與財金公司昨天舉辦「全國性繳費(稅)業務」及「金融XML業務」成果發表會,張秀蓮會後表示,新台幣升值對保險業影響最大。銀行業所受影響相對小,因銀行的海外投資部位很少,外幣貸款也多是拆借的資金,外幣資金辦理外幣放款不會有匯率風險。

保險業則因海外投資部位較多,面臨的匯率風險相對較高,張秀蓮表示,保險業積極爭取採取提列外匯損失準備金的方式,如果可以採行,的確能減輕不少成本。

多數壽險公司的海外投資部位都採取100%避險,避險方式主要是購買遠期外匯,成本大約是1個百分點。以整體壽險業國外投資金額共3.38兆元來看,今年國外避險成本至少300億元。大型壽險公司如國壽、新壽,除了傳統避險,也有一到三成的海外投資部位採取一籃子貨幣避險,因為最近亞洲貨幣同時升值,一籃子貨幣避險發揮效果,部分公司可能還出現匯兌收益。


投資型保單課稅 財部從寬認定

2010-10-05 01:04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財政部已同意,不再要求投資型保單提高死亡給付對帳戶價值的比率!金管會近日將財政部回函轉給各壽險業者,表示投資型保單只要符合金管會訂定的比率,即算合格保單,保戶若沒有死前短期投保或重病投保,則投資型保單的死亡給付,就納入最低稅負計算。

也就是說,投資型保單只要符合15歲到40歲以下,死亡保額對投資帳戶價值比大於130%;41歲到70歲的死亡保額對投資帳戶價值大於115%;70歲以上則必須大於101%,即是存有保障部分,不是單純投資或資產移轉,財政部就同意此投資型保單的死亡給付,不會全部納入遺贈稅中課稅。

壽險業者表示,這算是業者爭取的一大勝利,但其實目前在最低稅負及遺贈稅調降到10%後,保單避稅的功能已大幅降低,但金管會仍是要求各家壽險公司,遵照相關規定嚴格核保,對於高齡投保、重病投保、高額保單等,要嚴格把關,檢視客戶適合度,同時行銷時,不得以節稅、避稅作為號召,必須讓社會大眾對投資型保單有正確的認識。

先前曾有業者允許保戶將投資型保單的保額拉到最低,可能只要投保一萬元,保費相當低,但投資帳戶非常高,可能有數百萬元或數千萬元,讓保戶利用投資型保單的平台,進行合法避稅。

後來財政部發現此一漏洞,金管會便制定「投資型人壽保險商品死亡給付對保單帳戶價值之最低比率規範」,要求死亡保額一定要高於投資帳戶一定比率,否則便不是適格保單;不過後來財政部還是要求對投資帳戶所得課稅,因此目前投資型保單能強調節稅的空間已不大。


連動債保單 擬禁弱勢購買

2010年10月05日蘋果日報

【吳靜君╱台北報導】繼對弱勢投資人到銀行購買連動債,進行嚴格管制後,金管會開始轉向連動債保單,為保護弱勢族群,金管會近期將請壽險公會研議強化自律規範,限制弱勢族群買連動債保單。

保護弱勢族群

金融海嘯時、雷曼倒閉,連動債銷售引起不少糾紛,壽險公會當時已經設立自律規範,明訂一般投資者要購買連動債保單,必須詳盡瞭解連動債保單的風險。不過當時並沒有限制極弱勢族群,也就是年紀70歲以上、學歷國中程度以下、及身心、重大傷病者購買。

壽險公會秘書長洪燦楠表示,目前尚未限制年紀較大的長者不能買連動債保單,但是銷售人員必須說明清楚連動債保單的風險,並且填寫風險告知書。金管會官員表示,壽險業銷售連動債保單,壽險公會已經訂立自律規範限制風險告知,不過近期考量消費者保護,將請壽險公會強化自律規範,考量限制極弱勢族群投資連動債保單。


台幣升值效應,空手者買進好時機來了

美元保單 便宜買

2010-10-05/經濟日報/B2版/理財百科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新台幣匯率近日急升,攪亂外幣保單市場。專家表示,在新台幣走強之際,正是空手者買美元保單的好時機;若想投資澳幣計價的連動債保單,因六年後的匯率波動難以預料,是否進場,應由投資人自行斟酌匯率可能變動情況。

在低利率環境下,外幣保單相對於新台幣保單有較高的預定利率,保費也相對便宜,讓外幣保單成為國人投保最夯的選擇之一。以最普遍的美元壽險保單為例,預定利率約3.75%至4%,新台幣保單則為2.25%至2.5%,兩者差距不小。

壽險業者表示,以35歲男性投保一張繳期六年的終身新台幣壽險保單為例,保費比美元保單高出60%,換言之,新台幣保單的保費為美元保單的1.6倍;同樣情況,若是買繳期20年的新台幣保單,保費為美元保單的1.47倍。

但近期新台幣走升,讓已經投保美元保單的民眾有點焦慮。壽險業對此指出:「就像買房子,會遇到買高或買低的情況,但如果是買來自住,一時間買高或買低,就不必太在意。」

面對美元保單保戶的疑慮,國泰人壽數理部經理黃景祿說,民眾持有的美元保單時間往往達二、三十年,一般人幾乎不可能預料二、三十年後的美元、新台幣匯率,因此對短期的匯率波動不必太在意。

但對近期有意投保美元保單的民眾,黃景祿倒認為是絕佳時機,可趁著新台幣走強,降低買進美元保費的成本。

除美元傳統保單,外幣計價的連動債保單也是民眾常接觸的保險商品,市面上推出的連動債保單均是澳元計價商品,黃景祿表示,若設計為外幣進出的連動債保單,因保戶擁有換匯時點的決定權,匯兌風險較小;若是新台幣進出的連動債保單,民眾投資前應衡量是否能承擔匯率波動。手中有澳元連動債保單的民眾還是可享有匯兌利益,但六年後到期時的澳元匯率若低於進場時間,保戶要承擔中間的匯損。

國壽推套餐 機場投保最划算

2010-10-05 01:04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因應10月1日上路的赴歐申根簽證需求,國泰人壽4日宣布,推出申根簽證旅平險套餐,即消費者只要投保意外死殘保額750萬元、附加傷害醫療保額150萬元、海外突發疾病醫療100萬元,即符合申根的醫療險需求,且甲型10天保費只要1,246元,簡單的乙型更只要1,090元,機場櫃台投保還有送旅遊不便險。

10月1日起,要赴歐洲德、法、義、西班牙、奧地利、瑞士等25個申根國家,要取得簽證,必須提供包括緊急醫療救護、緊急醫院治療、醫療遣送或遺體運送的醫療保險證明,且保險期間必須涵蓋簽證持有者預計停留的期間,且額度必須有3萬歐元(即大約要新台幣150萬元)。

如新光人壽是將旅平險附加醫療險的比率,由10%提高到20%,則原本要投保1,500萬元保額,才能取得150萬元醫療險額度,現在只要750萬元保額即可。

國壽則推出套餐組合,建議保戶只要投保750萬元,附加傷害醫療150萬元,搭配海外突發疾病醫療100萬元,因歐洲地區保額有增加150%,因此海外突發疾病的保額可自動加到150萬元,若甲型即有燒燙傷保障、急診、門診、住院補償費等較多給付者,10天保障期間保費1,246元,若是只是簡單的實支實付,即乙型,保費只要1,090元。

若是15歲以下保戶,死亡保額最高只能200萬元,醫療險保額與成人相同,10天甲型保費876元,乙型則只要720元。

國泰人壽強調,消費者可利用傳真投保、業務員投保、及機場櫃台投保,只要傷害醫療在150萬元以上、突發疾病醫療在100萬元以上,就會開立英文投保證明,同時在機場櫃台投保此一額度以上,就贈送旅遊不便險。

國泰產險也推出因應申根簽證的套餐,投保意外死殘保額200萬元以上、傷害醫療150萬元、海外突發疾病150萬元,並附加多項旅遊不便保障及海外急難救助5萬美元,以10天歐洲旅遊為例,保費為1,479元。


金控券商買賣關係人股票 須逐筆重度決議

2010-10-05 01:03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金控下券商自營部位要買賣利害關係人股票,每筆都要金控董事會重度決議!金管會4日發函表示,金控下券商若要買賣利害關係人的股權,可能涉及經營權及股價,不能適用董事會概括授權的範圍,必須逐筆報經董事會重度決議,同時,若金控不小心犯錯,將依情節輕重,採比例罰,同時鼓勵業者自我發現且改正。

近來,有不少金控下子公司因為與利害關係人從事非授信之外的交易,未經董事會逐次重度決議,被金管會重罰,所謂利害關係人就是金控法45條規定的,包括子公司與金控公司本身進行交易、金控負責人及大股東;金控負責人及大股東獨資或合夥事業、擔任負責人的企業;金控的關係企業及其負責人、大股東;金控的其他子公司及其負責人等。

授信以外的交易,包括投資或購買利害關係人為發行人的有價證券;與利害關係人買賣不動產或其他資產;提供勞務契約等;先前有些金控公司的子公司不慎買到關係人的股票、與關係人訂定財顧或其他契約,沒有經董事會董度決議,就被罰鍰數百萬元,且公布公司名稱,被業者抱怨罰太重。

昨日金管會銀行局又回覆券商公會,即金控下券商子公司自營部門,要買賣金控法45條規定的利害關係人的股票,不可以適用董事會概括授權,必須逐一報董事會,由2/3董事出席,出席董事3/4決議後才能從事。

金管會表示,由於金控下券商自營部門買賣利害關係人的股票,可能涉及經營權或股價,容易有非常規或不當交易的疑慮發生,所以不宜概括授權;同時要進行此類利害關係人股票買賣時,必須把要交易的標的、數量、價格等交易條件,併同法令依據等資訊內容,全部提供董事會決議,作為董事會准駁的依據。

對於外界批評金管會罰得太重,銀行局特別在函令最後表示,會考量違法可責性及重大性,衡酌個案相關情狀(如違規交易金額、頻率是否為偶發性或常態性故意過失、自我發現導正等),依衡平、一致性及比例原則作適當處理。也鼓勵業者自我發現問題自我導正,以促進國內金融市場健全發展。


台股漲 壽險帳上賺500

2010-10-05 01:03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9月台股大漲8.16%,壽險業台股6,000億元的部位,估計增值490億元左右,除非壽險公司趁台股上攻時,落袋為安,否則能顯現在獲利的部分可能只有數10億元,其餘大部分是增加股東權益,不過,台股及亞幣升值,讓壽險業第三季季報應可比半年報亮麗。

壽險業目前獲利可說「成也台股、敗也台股」,今年56月,台股從8,000多點一度下探7,000點,令壽險業者帳上出現重大虧損,上半年30家壽險公司虧損近300億元,壽險業大股東下半年面臨重大增資壓力。

78月台股緩步回升,壽險業到8月底虧損已經縮小到145億元左右,9月份台股行情大好,雖然新台幣匯率在9月大幅升值2.4%,但由於壽險業採取的一籃子貨幣避險,亞幣部分升值,讓匯兌成本下降,估計壽險業9月虧損應可進一步縮小到100億元以下。

壽險業近月來逐步加碼台股,業者表示,到9月終於等到台股的行情,帳上獲利增加,讓9月財報會比前幾月好看,不少壽險公司都在挑戰年底前至少損益兩平或小有獲利。

目前壽險業在台股布局才占其資金的5.9%左右,與2008年總統大選前布局8%左右的水準,尚有2,000多億元的加碼水準,但壽險業者被前幾次台股下挫嚇怕,現在加碼台股多較謹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