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02.08保險新聞一覽表】

壽險業:多數案件礙於法令未開發

升息半碼 壽險金控多賺10

巨災保險新費率 Q1有譜

中壽 搶攻大陸市場

壽險業去年大買台股1200

壽險給付 至少年所得七倍

成本多一點 輕鬆委外代操

銀行買保險 必問5件事

7成保險員 大專以上畢業


壽險業:多數案件礙於法令未開發

買素地設限 應訂排除條款

2011-02-08/經濟日報/A18版/金融.稅務法務

【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金管會打算限縮保險業投資素地,據瞭解,壽險業目前素地投資金額約不動產投資金額的五分之一、有800多億元,其中多因礙於政策法令而未能開發,壽險公會除建議不溯及既往外,也認為應增訂排除條款。

例如政府新施政、重新規劃的都更案,或審查建照時程等,這些時程是不可抗拒的,業者無法掌控,應列為排除條款。

金管會上周召集保險業者及學者開會,討論不動產投資設限問題,丟出政策風向球。業者認為,當天只是提出草案,業者充分表達意見後,應會再作檢討,預料不會很快定案。

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昨(27)日指出,房價上漲並非由壽險業者造成,打壓壽險業,房價未必就會下來,買不起的人還是買不起,不宜「為打房而打房」。

他表示,壽險公司經營追求長期穩定收益,投資不動產時會考慮到「現在不買這塊地,將來買不到」等問題。

金管會打算訂定行政命令來加強規範,許舒博認為,不能牴觸其他現行法令,像草案中規定,只能買帶建照的土地,且買後三個月內要開工;但建築相關法令則是限六個月內開工,有需要還可延長至九個月。

許舒博表示,金管會若要限制保險公司買地,壽險公會有兩大原則,一是基於法律信賴保護原則,舊有案子應不溯及既往,但可有落日條款;至於新買的部分,則需要有排除條款。

壽險公會秘書長洪燦楠也表示,某壽險公司在建國南路有一塊地,是都更區,一定要依都市更新去開發。另外,有些地方像東區,政府規定必須通過都市設計審議,通過後才能申請建照;也有些地方需要作環境影響評估,如小巨蛋環評就搞了很久。壽險公會要求把這些時程扣除,才較合理。

  

升息半碼 壽險金控多賺10

台幣狂飆 上月整體匯損恐逾100億元

2011年 02月08日 蘋果日報

【吳靜君╱台北報導】在升息趨勢下,市場看好金融股獲利,其中利率敏感度高的壽險業,更是受到法人青睞,法人甚至看好央行每調升半碼,大型壽險業者就有機會獲利超過10億元,壽險股股價甚至有機會翻倍。不過法人也提醒,匯兌損失將是壽險金控今年獲利最大變數。

惠譽信評資深副總李信佳表示,在升息趨勢下,壽險業的確有多賺10億元以上機會,甚至比銀行獲利更高,主因是壽險業是利率敏感度極高的行業,升息讓壽險業收益率提高。

利差損短期難翻正

由於近2年處於低利環境,李信佳表示,利率提高讓壽險業者的負債折現價格降低,負債的現值若減少,利差損的狀況改善,淨值也會增加。據保發中心統計,壽險業資產明顯增加,至去年11月底整體淨值已達4827億元,超過前年一整年4352億元的水準。

但壽險業利差損要由負轉正,卻要很努力。李信佳表示,壽險業保單成本約4.5~5%,平均投資報酬率2~3%,利差損的狀況還是嚴重,若壽險業利差損要由負轉正,10年期公債利率要逾3%才行。

國泰金匯損衝擊大

摩根大通分析師許世德則認為,今年匯兌損失將是壽險業獲利最大陰霾,預估首月壽險業的獲利就會受到衝擊,壽險金控匯損將超過100億元,其中國泰金(2882)達54億元、富邦金(2881)則有43億元,新光金(2888)則是15億元。

新光金副董事長吳家錄樂觀表示,升息趨勢下,壽險業獲利更具動能,只要升息半碼新光金就有機會多賺10億元。吳家錄也認為,新光金封關前股價只有14.75元明顯過低,光是站前的新光大樓價值就逾500億元,他認為新光金股價應達20元才算合理。

壽險金控也將在2月初陸續公布首月獲利,預估將會遭受匯損衝擊。許世德表示,1月台幣升值幅度超過預期,壽險公司將會有大量的外匯損失,若要彌補外匯損失,壽險公司勢必得處分更多有收益的資產或股票。

巨災保險新費率 Q1有譜

2011-02-07 01:11 工商時報

【記者-楊筱筠】富邦產險總經理陳燦煌表示,巨災保險費率目前還在討論階段,但希望第1季底前可找到可行方向。陳燦煌指出,市場費率不足、重大天災頻傳,產險費原本就應該漲,但內容仍與業者積極研究。

陳燦煌表示,去年商業火險損失率可能達90%以上,加上費率殺價過頭,要想方法讓產險業者經營下去,因此對影響去年產險業者最深的巨災保險費率,「過完年後,保發中心將會與產險公會討論出具體方向。」

中壽 搶攻大陸市場

2011-02-07/聯合晚報/B3版/兔年潛力股

【葉憶如】中壽(2823)去年底宣布跟中國建設銀行在壽險策略聯盟,市場看好其明年度搶進中國大陸市場,農曆年後,隨著全球利率可望看升下,保險股近來持續有中長線買盤進駐,待籌碼面完成沉澱,股價可望再度發揮補漲攻勢。

美銀美林證券日前將中壽目標價從30元升至42元,美林證券看好中壽跟中國建設銀行策略聯盟,將對後續股價提升有正面加持。美林證券認為,市場仍未完全意識合併太平洋安泰人壽為中壽所帶來的隱含價值,後續此利多可望再發酵。

此外國內第一金證券也同樣看好中壽參股案,理由包括大陸保險滲透率只有2.3%,相對台灣13.8%仍有成長空間,未來建行將可提供銀行現有1.34萬家通路,且「建信人壽」的前身「太平洋安泰人壽」,自2006年起已連續4年獲利,可避開壽險公司新成立的前5到7年必須面臨虧損的窘境。

  

壽險業去年大買台股1200

2011-02-08 08:07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台股去年上漲近10%,壽險業加碼台股也創下歷年新高金額。壽險業最新統計顯示,壽險業去年12月前加碼台股逾1,200億元,若加上台股行情上揚的評價利益,壽險業台股部位依市值計算全年增加逾1,700億元。

趁投資股市賺錢,不少壽險公司去年12月獲利了結,減持台股部位約400億元,今年則強調會再逢低進場。

壽險業去年加碼台股是近年新高金額,去年12月底,壽險業投資台股的市值部位約近6,800億元,已較金融海嘯、即2008年底時的3644億元增加逾3,000億元,其中包括台股從2008年底的4,591點拉上去年底的8972點,壽險業台股部位從有巨大未實現損失,到目前有數百億元未實現獲利的增值空間。

壽險業投資部門主管表示,2009年由於仍在金融海嘯混沌未明之際,當時敢大舉加碼台股的公司不多,許多壽險公司在2008年底都因為台股重挫,帳上出現巨額未實現虧損,2009年不敢再大量加碼台股,有些公司甚至停損、出脫台股部位,一直到下半年才酌量再進場。

去年富邦人壽加碼台股應有350億元左右、國壽則有150多億元、新壽也加碼台股約200多億元、中壽則有100多億元

壽險給付 至少年所得七倍

2011-02-08/經濟日報/B4版/理財百科

【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金管會提醒民眾定期檢視保險需求,做好個人保險保障規劃,以國外專家建議為例,個人擁有的壽險死亡給付,至少為個人年所得的7至10倍,才算足夠,但實際仍須視個人財務狀況而定。

金管會表示,壽險商品是人身風險管理的適當工具,民眾可以衡量自身需要,定期檢視保險契約是否足夠,並適當購買如定期壽險等保障型保險以填補保障需求。一方面可以低保費換取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可確保滿足養育子女或其他資金需求,降低未來個人或家庭經濟生活的不確定性。

金管會提醒民眾,可審酌自身財務負擔及所得來源情況,檢視既有保險保障是否符合需求,依據美國人壽保險協會投保指南引述專家建議,如果僅依據個人財務狀況,個人擁有的壽險保單死亡保險給付至少應為個人年所得的7至10倍,才算適足,但實際需求仍可能視個人情況而不同。

金管會表示,壽險公會網站已有保障需求分析及退休需求分析試算軟體,供民眾評估自身保障額度是否足夠。

成本多一點 輕鬆委外代操

2011-02-07 01:11 工商時報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投資人常常遇至股災或者股市重挫就中斷投資,或打亂理財計劃,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專家建議,可購買專家代為操盤、理財的帳戶管理商品,但委託專家代操在輕鬆之餘,成本可也會高一些。

國際局勢變化詭譎,常常攪亂投資人原本的理財計劃。理財專家指出,很多本來要退休的人因為金融海嘯造成資產縮水,造成遞延退休窘境;原本想靠高息外幣提升利息收益的人,卻因外幣匯率急貶反侵蝕了本金。

此外,投資人常有個習慣,專家說,便是一旦所購買的股票或基金套牢了,就準備進入漫長的等解套期,如果久久不能解套,投資人的理財計畫當然也得被迫跟著改變。

近期投資型保單紛紛推出全權委託帳戶,訴求專家代為操盤,受到保戶喜愛,因為全委投資型保單強調投資人不用傷腦筋要買什麼,專家還會因應局勢變化作停損停利。

法人則提醒,這類商品標榜由專家操盤,透過資產配置降低波動風險,有的保單所訂經理費及保管費率不低,投資人要多比較。

到底投資人要多付多少委外代操的費用?保單寫著經理費用是0.3-3%,可是有理財專家精算指出,不要小看這「0.3-3%」的經理費用,事實上,管理費用往往占本金的1成上下。

精宏投顧執行長鄭琮寰表示,全委投資型保單通常比一般投資型保單多了經理人的管理費用,累積本金愈多,管理費愈高,以每年帳戶管理費約1.5%、每年存60萬元為例,10年下來的管理費用是643,542元,約總投入本金的1成。因此,如果可以自選基金,且有紀律的投資,買一般投資型保單即可。

至於不知如何掌握各種市場投資契機以及進退場時點的投資族,ING投信投資管理處執行副總黃媺芸表示,全權委託投資型保單仍是具吸引力,因為全權委託投資型保單類似私募基金,卻不像一般私募基金投資門檻高,對金額有限、又有保險與投資需求的投資人,是可以達到多重目標的金融商品。

 

銀行買保險 必問5件事

2011-02-07 01:11 工商時報

【記者馬婉珍/台北報導】農曆春節進入尾聲,領了壓歲錢的民眾可為自己買張保單,目前銀行保險市占近7成,躍升為主要通路,民眾到銀行買保單時,專家建議應多詢問銷售人員,確保自己買到適合的商品,降低日後衍生糾紛的機率。

其中必問的5大問題,第1是要確認銷售人員所推薦的商品,到底是保險,還是定存。

壽險業者指出,一般在銀行通路銷售的多是理財型商品,包括儲蓄險、利變型商品、變額年金等,但在銷售時常與定存比較,造成客戶混淆。

特別是若定存提前解約,只是利息打8折,本金可完全拿回來,但若是保險商品卻要計算解約費用率,所以壽險業者提醒,民眾應多確認,或留存購買商品時的文宣保障權益。

2是保險商品會收取哪些費用。以投資型保單來說,民眾常誤以為投入的保費就是投資金額,但其實必須扣除至少4大類相關費用,包括前置費用(保費費用率)、保單管理費用(保險公司每月收取的帳戶管理費)、投資相關費用(投資標的申購及轉換費用)、後置費用(解約或部分提領的費用)等。

3是這張保單的風險、盈虧是否自負、保障額度是否受影響,保險業者指出,多數投資型保單如變額年金、變額萬能壽險、變額壽險等,都必須自負盈虧,保險額度也會隨投資盈虧而變動,除非是保險公司提供最低保證的保障額度,否則都會影響保額。

4是釐清提前解約費用或綁約等限制。第一金人壽以目前流行的6年期養老險及利變型保單為例,民眾投保後,通常要投保達特定時間,才可拿回當初約定的保證金額,若因臨時資金需求而提前解約,保險公司便會先扣除部分保險成本,再退一筆解約金給保戶,解約金的金額會少於當初投入的保費,因此民眾應先考量短期資金的流動性是否足夠,以免因小失大。

最後是宣告利率是否會調整、多久調整。利變型年金的宣告利率並非固定,是由保險公司決定調整幅度及頻率,通常是每月固定在網站上公告當月宣告利率,與傳統型保險的固定利率不同,投保人應該弄清楚。

 

7成保險員 大專以上畢業

2011-02-08/聯合報/AA3版/財經

【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今年開始,保險業務員學歷限制提高至「高中以上」了,壽險公會統計也顯示,保險業務員趨向高學歷與年輕化,逾7成具備大專以上學歷,超過半數的保險業務人員年紀不到40歲。

根據壽險公會最新統計,台灣壽險業務人員的教育程度,已朝高學歷發展,到去年底為止,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已登錄壽險業務人員,占總登錄人數67.89%,即有將近7成壽險行銷人員,都有大專或更高學歷。

另外,壽險業務人員也有年輕化趨勢。壽險公會指出,以去年壽險業務人員登錄狀況來看,40歲以下登錄人數達16萬3447人,占總登錄人數31萬多人的51.74%,代表各壽險公司業務人員的增員政策,都朝年輕化發展。

金管會日前公布新規定,今年起,「高中以上」才能報考保險業務員證照,同時大陸籍及外籍配偶,可憑「同等學歷」報考。

壽險公會說,陸籍和外籍配偶的「同等學歷」資格,須先通過教育部認可,程序可能較複雜。

壽險公會強調,目前已開放持「長期居留證」的大陸籍人士報考壽險業務員,應考資格提高至「高中以上」之後,陸籍配偶除了取得「長期居留證」之外,還要有「學歷」證明,才能報考。

但如陸籍配偶已拿到台灣「國民身分證」,也可比照一般台灣人來考。壽險公會表示,開放陸籍及外籍人士考照至今,報考人數不多,31萬多名壽險大軍中,持長期居留證報考的陸籍人士僅10多人,但不排除有陸籍或外籍人士已拿到身分證,再來報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01Fan 的頭像
    01Fan

    幸福理財 - 理財詢諮請洽Email: myfanlife@gmail 或 LINE ID: 0935599761

    01F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